去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让数字藏品大出风头。
仅广东一个省份的博物馆发行数字藏品份数就超过了5万份。
数字藏品本身并不贵,甚至有的藏品都是免费赠送,这也引来了大批的羊毛党来薅羊毛。在这个一藏难抢的时代,这种现象已经说明,数字藏品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数字藏品蹭上了“元宇宙”的概念;搭上了新时代的快车。
一、数字藏品和NFT的区别
数字藏品我们该如何解读?在我们的认知中,数字藏品就是一张照片或视频又或者是一段音乐。但区别的本质是数字藏品拥有确权性,可以理解为拥有唯一的编码,可以在区块网络上认证,而NFT则是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代币”。由于NFT的代币特性导致市场上无法发行。
二、数字藏品的形式
多样化是数字藏品的一个特点。只要你能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数字产品,都可以被做成数字藏品,包括但不局限于歌曲、画像、游戏道具、视频、3D形象。
很多影视IP已经被只做成为数字藏品并出售,例如大话西游IP。
发售价格298,共计3000份,最高被炒作到超过万元一份。
传奇游戏近期也将游戏中的部分装备铸造在了区块链上,供游戏玩家转移等操作。

三、发行数字藏品已经成了敛财的手段
2022年堪称是数字藏品元年,传媒界,金融界,房地产行业,旅游界,体育界不少企业在数藏行业吃到了红利。
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包括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先后发行了多款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营利近百万元。


在中国,数字藏品热度火爆,不少人看中数字藏品投入少,回报大,监管未落地的特点大肆敛财,一再触碰法律的底线。
四、数藏行业的风险高到你无法想象
短短5个月时间,曾经的数藏龙头iBox市值从100E跌倒目前的3E,大部分用户资产缩水99%。曾经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藏品如今价值几百几千块且无人问津。
也有用户开玩笑说道,数藏的尽头是维权。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数字藏品行业的风险远比你想象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