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向热门

数字藏品行业研究报告2023

北京时间2021年3月11日,纽约佳士得网络拍卖艺术家Beeple的一幅NFT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经过14天的网上竞价,最终以约6900万美元成交(约4.5亿人民币),是世界上第一件在传统拍卖行出售的纯数字非同质化代币(NFT)作品。一件“简单的数字艺术品”以如此高的价格成交,引起社会热议。数字藏品火速出圈,不论是游戏领域,还是在音乐或者视频创作,俨然已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潮流风向标,人们在艺术赛道中看出了无限的可能,加密艺术浪潮也因此拉开序幕。
2021年与2022年,全球数字藏品快速发展,二级市场逢勃发展,中国市场也反应迅速,NFT褪去了交易投资属性演变为数字藏品,截至2022年4月,国内数字藏品发售平台已有100余家,其中蚂蚁的鲸探、腾讯的幻核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是一系列问题接睡而至,炒作泡沫和炫技猎奇的现象犹如晴朗的天空中几朵乌云,如何加强监管和引导市场有序发展,成为函待探讨的问题。数字藏品或者NFT能否在“美丽新世界”中平稳发展,在中国市场落地,创造本士化的生命力,是本报告发起之初衷。
发展现状:2021年数字藏品步入繁盛,交易量呈爆发式增长,二级市场活跃,代表性行业巨头有Opensea.
LooksRare,主要集中于艺术收藏、游戏、体育、文物、音乐等。
中国市场:国内NFT处于起步阶段,发行平台构建于联盟链中NFT的运用集中在艺术藏品的数字版权,依赖中心化运营厂商的有限发行。头部平台“鲸探”、“灵稀”运营能力较强,持续推进多元内容创作和完善创作者生态;各类传统互联网内容平台和内容发行公司也纷纷入局。
政府态度:中国语境下的数字藏品,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入局,还是传统文化艺术企业主动寻求突破,都应该坚持在中国语境下的合规化经营,避免“脱实向虚”,防范虚拟资产产生的金融风险。

一、行业概览

1、定义及特点

NFT,全称Non Fungible Token,即非同质化代币,是区块链中的一种数字资产。与BTC、ETH等为人熟知的同质化代币不同,NFT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唯一性、不可分割性、可追溯性等特点的区块链链上代币
数字藏品,源于NTF,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的数字凭证。数字藏品从NFT数字资产的金融属性与流转价值中剥离出来,成为NFT技术在数字版权的业务应用。

2、发展历程

发展热潮
·2020年,NBA推出球星视频NBA TOP SHOT,截至2021年营业额超过8亿美元;数字艺术家Beeple耗时14年的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作为数字藏品,以6934 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2021年,区块链游戏Axie Infinity销售暴涨,引发GameFi,带动数字藏品市场快速发展。
概念阶段
1993年,市场上开始出现加密交易卡2015年,Spells of Genesis将游戏的经济系统与区块链技术结合。
早期建设
2017年6月,NFT项目Crypto Punks诞生,图像开始成为加资产;同年10月,游戏CryptoKitties,让每一只猫都变得独一无二,其价值不可复制。2018年,NonFungible.com推出数宇藏品市场追踪平台; OpenseaSuperRare、Known Origin、MakersPlace等,用于发布与发现数字艺术
全球市场交易
2021年被称为数字藏品元年,数字藏品交易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4月,全球累计交易者已超过400万,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数字藏品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全球市场竞争
数字藏品交易以欧美市场为主,全球主要交易场所为Opensea,Rarible,LarvaLabs,LooksRare等,其中Opensea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2022年1月LooksRare交易平台上线,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全球二级市场
2022年初,二手买卖方数量有明显增加,2022年1-4月,平均每日二手买卖家数量约为4万人。较2022年初,3.4月买卖双方数量有略微下降。二级市场总交易金额已超过612亿美元,交易价值大于100ETH的数量将近3000厂

二、技术分析

行业产业链图谱

产业链上游为基础设施层、中游为协议层,下游为应用层。基础设施层为NFT铸造和交易提供技术支持,涵盖底层公链、侧链、联盟链等,创作层根据铸造协议创造NFT资产并在一级市场发行,如艺术品、游戏等,应用层则围绕NFT资产衍生出NFT二级市场、数据平台和社交平台等。
驱动因素:拥有区块链技术的“翅膀
区块链技术相关的配套工县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交易提供了便捷的溪道并降低了摩擦成本去中心化:区块链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NFT中国采用IPFS和MEFS双存储系统,实现去中心化下双重备份存储,保证安全可信的和快速验证查询。安全性:区块链确保一旦交易通过智能合约或其他方式记录在账本上,它就永久且公开可见,已经输入区块的数据无法更改或删除。只要没有黑客掌握全网50%以上算力,就无法操纵修改网络数据。
可流通性,通证必须能够在一个网络中流动,从而随时随地可以验证,发行的NFT可以绑定实物权益、作品题权权益或者其他权益,每一次NFT的转手都伴随着权益的流转。
国外交易平台
不同交易平台有不同的缺点与不足。Opensea是迄今为止全球交易量最大的NFT市场,其次是LooksRare,两个交易所垄断了近90%的数字藏品交易市场。
国内交易平台
我国数字藏品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市场交易量远不及国外市场,且交易规则与国际主流有所差异。2021年初开始,国内数字藏品发售平台相继上线,发售平台数量大幅增长

主要应用场景

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广泛,个人资料图片(PFP)元宇宙、艺术收藏、游戏、体育、文物、音乐等等都可以上链,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发行。国际市场中,个人资料图片占大多数,国内多以艺术收藏、文物藏品等为主。
体育类:根据预测,2022年与体育相关的数字藏品交易额将会超过20亿美元。体育周边上链,满足新一代体育迷的消费需求。2022年3月,英超豪门利物浦就推出首套数码收藏品,将队内23名球员化身英雄人物;2021年中体数科发行“首届北京马拉松纪念徽章”等 6 款体育数字藏品。
游戏类:NFT游戏在其规则、机制和玩家互动时会使用NFT。截至2022年4月游戏类NFT在所有数字藏品中交易量占比第三,已超过17亿美元。2017年加李猫这款链游在高峰期有150万用户,贡献了4000万美元的交易;2022年一只猫咪的价格已经攀升至80.5万美元。NBA Topshot搜集游戏2021年爆红,截至2021年底,其二级市场已超过8.11亿美元。
PFP类:PFP NFT是一组特殊的数字藏品,是较早出现的种类。拥有者将PFP NFT用于在线平台以代表自己。通常是作为头像角色,每个角色都具有一数字方式生成的独一无二的特征。PFP NFT以绝对优势排名数宁藏品第一,截至2022年4月,其市值已超过100亿美元,单个售价可高达干万美元。
艺术收藏类:在NFT出现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复制网络上流传的数码内容。NFT的诞生,其非同质化的属性与艺术的特性不谋而合。NFT使得原来不易被收藏的数字艺术,变成了可以收藏的对象;并且把传统的实体艺术数字化,使传统的实体艺术有了新的收藏方式。
其他:中国多家博物馆推出了“镇馆之宝”3D数字藏品:湖北博物馆推出“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河南博物馆推出“妇好鹗尊”数字藏品等等。2021年3月,国内第一支NFT单曲发布,电子音乐走在了探索音乐行业NFT的前沿。

三、行业分析

大厂布局:蚂蚁广布,腾讯求稳

1、聚焦国内市场,互联网巨头阿里的蚂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1年5月,阿里拍卖节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同年6月,名为蚂蚁链粉丝粒(现鲸探)的支付宝小程序首发敦煌题材数字藏品。后推出设拔流 健啊鲸辗白氨蚌四肤剖产列敲贾昆奋焙糙萍察柏 妇凭昌链奥俺颚尔恳玻更写澈毙稳泵中数字藏品品种、数量众多,几乎每天都会有新藏品上线,但一件难求。
相较于蚂蚁,腾讯在数字藏品的探索上略显稳重,不论是在发布频次还是数量上,都比蚂蚁少很多。
2021年8月,腾讯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幻核”上线。其布局主在三个方向进行:一中国文化,如齐白石数字特展;二推广和造知名IP,如《非人哉》数字盲盒与映绘;三公司文化,腾讯为其员工发放了23周年纪念版NFT,共发行72000枚,几平每一个腾讯员工都领到一款独属于自己的NFT礼物。

大厂布局:字节开放,京东姗姗来迟

2、字节跳动布局海外,NFT发行大胆开放。2021年10月1日,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 (TikTok)发布首个NFT系列TopMoments,同时也邀请相关作者打造限量版的NFT以进营销售。与国内的阿里、腾讯基于联盟链不同的是,TikTok Top Moments将分为唯一版和限量版NFT,唯一版将在以太坊上发行,限量版则由NFTL2协议ImmutableX支援,居于完全碳中和的NFT。
2021年12月,京东旗下数字藏品发行平台“灵稀”上线。首批以京东形象代表5款吉祥物“Jy”为代表的数字藏品,价格为9.9元人民币一枚,每一版数量为2000份,上线即售罄。
根据灵稀平台的用户协议,购买用户可以使用数字藏品进行研究展览、欣赏、收藏。但严禁利用数字藏品进行炒作、场外交易或以任何非法方式使用。

四、价值与展望

价值与展望 :过热产生泡沫

根据NonFungible发布的《NFT市场2021年度报告》,无论是加密艺术、NFT收藏品,以及元宇宙资产(NFT土地等)去年5月NFT市场暴跌后,在二级市场,即用户间交易中,亏损转卖交易激增,远高于盈利转卖交易。本研报认为数字藏品过热的背后,资金分配头重脚轻、消费主体缺乏耐心、技术遇到瓶颈、去中心化的真实性存疑,情性铸造带来安全隐患。如果进入NFT(数字藏品)产业中,需要注意上述风险。
1、资金分配不均
整个NFT市场的资金依然遵循着马太效应,大多数人投入其中的资金,仅流向了少数的交易行为和交易主体。受以太坊2021年下半年价格的激增,玩家亏损达6.6亿美元,但是少数投资者利润激增,普通投机者只能籍然离场
2、消费主体缺乏耐心
NFT品牌具有明显的潮流性,吸引着Z世代为首的年轻人群体,寻找共同语言。但是年轻一代总体消费力不高,信息获得渠道较少,对价值的判断容易受到主观影响,对于购买数字藏品更多是冲动和跟风,缺乏足够的耐心。
3、难逃技术曲线
目前NFT正处于一个上升期的顶点,顶点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热度的骤降。NFT一直缺乏技术创新2021年在底层区块链技术方面并无太大进展,仅新代币标准 (ERC721A)大大降低了NFT在铸币过程中产生的gas费用。同时,数宁艺术品一直没能利用好NFT的认证和溯源功能,音乐NFT在过去一年当中没有取得任何实际进展。
4、去中心化存疑
以太坊上数据拥挤、存储费用高昂,导致大部分NFT交易平台仍在使用中心化的存储方,导致NFT的内容不可信赖:没有办法永久保存作品,甚至出现丢失。
5、惰性铸造产生安全隐忠
许多中心化平台只是在购买时才铸造数字资产对创作者来说更经济实惠,但是也令数字资产面临巨大的盗窃风险。没有链上铸造就提交NFT的创建者,实质提交的是不受区块链保护的数字文件,这就对收藏者在以太坊或其他公链上传数字文件和获得时间戳造成了安全隐患。

价值与展望 :监管合规道阻且长

国内NFT处于起步阶段,NFT的运用集中在艺术藏品的数字版权,依赖中心化运营厂商的有限发行,确保NFT产品权属明确,维持产品的稀缺性来实现数字化和资产化。国外市场品类更加丰富,通过一个IP产生不尽相同的产品,形成高变现效率的NFT游戏用户原创生态、活跃交易市场等。
典型的NFT骗局包括:一把NFT包装成金融产品,鼓励或诱导消费者去投机炒作买卖,二通过非持牌的交易所或网站进行类似股票的交易,三代为融资投资,进行杠杆操作。
中国语境下的数字藏品,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入局,还是传统文化艺术企业主动寻求突破,坚持在中国语境下的合规化经营,避免“脱实向虚”,才是数字藏品在我国稳健发展的长久之道。